教會、事工與命定

許多弟兄姐妹對教會(church)與事工(ministry)的概念與呼召有些疑問,甚至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,誤以為在教會事奉與在事工事奉是衝突的;也有一些肢體,從神領受在事工服事的呼召,卻不知如何協調事工與教會的關係,以至於裹足不前,不能完成神托付的使命,使神的祝福不能在我們生命中流動,實在可惜。在討論教會與事工的關係之前,我們先來查考神國度的定義。

甚麼是神的國度the kingdom of God? 教會等同於神的國度嗎?神的國度,簡單的定義,就是神永永遠遠掌權,或者是神掌權從永遠到永遠。我們並不能加時間和地點到這個定義,因為神是永恆的,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他的國度也是永恆的;神是永遠不失敗不朽壞的,他的國度也是永遠不失敗不朽壞的。在創造人類以前,神的國度就已經永恆的存在了,神就已經永恆的掌權了;在以色列人被揀選以前,在第一間教會被建立以前,神的國度就已經存在了;將來教會被提,在新天新地,神仍然在他的國度永永遠遠的掌權。所以,不難理解,教會不等於神永恆的國度;教會,基督的肢體,是在地球上的某個特定的時間段—從耶穌復活到教會被提—代表和彰顯神永恆的國度,就好像神也在舊約時代揀選以色列民族代表和彰顯神的名,以至於外邦人可以敬畏、認識耶和華,不幸的是,猶太民族失敗了;但神不會失敗,神仍然堅定並完成與以色列民族立的約。將來在新天新地,教會是否還被稱為教會,還是被稱為新婦,或者其它的名字,我們目前還不知道,重要的是,教會目前在地上代表神永恆的國度。

那甚麼是教會呢?教會有好幾層的意思,如果我們不能全面理解教會的概念,就會造成教會觀的狹隘,使神的旨意不能順利的執行,使神的祝福在教會中堵塞;聖經教導我們:基督是教會的頭,教會是基督的身體(弗1:22-23,5:23;西1:18);第一層意思,教會是國度性的;教會是神永恆國度在地球上的代表,我們是天堂駐地球的大使館。耶穌是永恆的君王,所以耶穌的身體才有資格代表神的國度;基督徒的教會觀必須是國度性的,而不是地區性的,即使我們大多數人被呼召在本地教會事奉,但必須明白甚麼是教會的國度性事奉,才能更好的承接神在國度中的祝福,跟隨聖靈在不同時代的工作;否則很容易陷入閉門造車,錯失神在這個時代的恩膏。

其次,教會在新約希臘文是: ekklesia.這個詞出現144次, 在新約的語言和歷史環境中, 是指神呼召並召集的,與耶穌彌賽亞有特殊關係的群體, 稱之為教會. 教會不是人自發組織發起, 也不是順從人的野心與目標, 而是順從神旨意並榮耀神的的群體. 這裡強調幾件事情:聖潔、呼召和聚集,簡單的講,就是被神呼召出來的人,要聖潔的聚集在一起榮耀神、見證耶穌。聖經中的教會觀念,沒有強調民族、建築、宗派、聚集的形式、是否有牧者長老等等,不是說這些元素不重要,而是說明神子民奉耶穌名的聚集並不依靠這些元素,即使暫時沒有這些元素,仍然可以稱為教會。耶穌說:因為無論在那裡,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,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(太18:20),就是這個意思。今天許多人對教會的觀念卻局限在教會的建築物,或者教會是否有牧者,或者宗派,或者傳統等等,這樣的教會觀必然限制神的祝福,甚至有時使我們受傷。

同時,神的呼召是帶有個人性的,這些被呼召的人聚集了,才被稱為教會。說到底,誰是教會呢?是你,是我,是每一個被神呼召,且回應呼召的人。聖經也告訴我們,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,聖靈住在我們裡面;耶穌也告訴我們,耶穌在我們裡面,我們也在耶穌基督裡面。耶穌又說:神的國在哪裡呢?神的國在人的心裡(路17:21);耶穌其實在告訴我們,神的國在那些願意被神掌權的人心裡,我們的心就是神國的土地,我們的靈就是神的燈。綜其所述,我就是教會,你就是教會,我們是基督身體的最基本的細胞。我們主日去的那個有建築,有地址的地方,是教會聚集的地方。準確的講,我們並沒有去教會,而是去了教會的聚集,因為我就是教會;我們也從來沒有離開教會,因為你就是教會,如何離開呢?準確的講,是離開了教會的聚集。如果我們周日去的那個被稱為教會的建築,不再有基督徒聚集了,它還可以被稱為教會嗎?如果你有機會走訪今天歐洲的教堂,你會發現許多有幾千年歷史的宏偉的教堂建築,如今已經人去樓空了,或者成為觀光景點,或者被伊斯蘭教徒買去當做了清真寺,實在令人心痛。神看重的教會,是你和我的心靈,是否真實的敬畏神,並以心靈誠實敬拜他。當然,神也命令我們不要停止聚會,因為神許多的工作和旨意是在聚會中完成的。

第三層意思,教會的歷史性;教會,基督的身體,包括從2000年前耶穌復活升天之後的第一間教會,到今天所有奉耶穌基督之名聚集的所有團體。這兩千多年來,所有真正榮耀耶穌,奉耶穌之名聚集的團體,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。

第四,教會肢體的多樣性;基督的身體是非常豐富的概念,不但是國度性的,歷史性的,個人性的,和群體性,更是多樣性的。這包括當地教會,屬神的事工,和被獨立呼召做特殊事奉的個人;其實,基督徒日常所談論的教會觀念,通常是指本地教會,就是你主日聚集和事奉的團體。因著人受時空的局限,我們周日最多參與一到兩個聚會,這自然使我們對教會的多樣性和國度性觀念產生限制。事工是神在末後時代興起的重要工作之一。從18世紀的差傳運動,到19世紀末期的屬靈大復興,再到20世紀聖靈工作的興起,帶來的各種宣教事工,醫治事工,文字事工,校園學生事工,監獄事工,孤兒事工,戒毒事工,婚姻醫治事工,先知性事工,敬拜音樂事工,多媒體事工,末後事工等等,都是基督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本地教會與事工在基督的身體裡扮演不同的角色。首先,本地教會的特點是以社區為根據地,服事本地區的信徒,當然隨著本地教會的增長,教會也會開展植堂與宣教工作,但本地教會的基本使命是:1)在社區或城市開展福音工作;2)在本地教會培訓和牧養耶穌的門徒。因此,本地教會的牧者也必須對教會內的基督徒負責,不太可能長時間的離開本地教會的事奉崗位。事工的呼召和使命則不同;首先,大多數事工的呼召不是本地性的,而是國度性的,不受地區的限制,負責人也不需要長時間牧養本地基督徒群體。第二,神興起事工協助和支持各地區的教會更好的完成神的使命和托付。

第三,事工的使命有其獨特性。大多數事工的功能相對專一,補充教會牧養的功能。哥後12:6,功能也有分別,神卻是一位,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。比如說,監獄事工和戒毒事工,他們事奉的群體通常是被社會遺棄的,本地教會比較少介入的領域,但神的眼目也看顧和憐憫這些人群。一個事工成熟之後,將在全球不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,事奉特殊的群體。他們的同工來自不同的種族和地區,奉獻來源不是單一的教會,而是來自全球不同地區、不同種族和群體,所以事工和教會一樣,是直接對神負責。第四,由於事工通常比較強調國度性事奉,特別在末後時代,相對容易領受神在這個時代的工作和聖靈在這個時代的恩膏。神也比較容易使用事工在末後時代召集不同宗派、不同種族、不同背景的教會舉辦聯合特會,甚至復興特會。例如在華人中大有威望的“回家”特會,就是跨種族、跨國家的,強調悔改與和好的全球性事工,這樣的工作顯然不適合某一間教會來完成。所以本地教會好像基督身體裡的某個固定器官,例如腎臟,固定長在某個位置,完成他的功用。你不可能要求腎臟今天長在腰後面,明天長在胳膊上,幫助胳膊提重物;事工好像基督身體裡的血液,體液和淋巴液,是流動的,不局限在某個器官,但又存在於每個器官中,使身體更好的工作。或者也可以把本地教會比喻為常規部隊,事工比喻成神的特種使命部隊,完成神在這個時代的特殊使命。例如葛培理佈道團,就是一個全球性事工,奉神差遣到全球各地區,聯合眾教會舉行大型福音佈道會。他們的使命很清楚,就是辦福音佈道會,再把信主的基督徒交給當地教會栽培和牧養,幫助教會收割靈魂,突破並成長。如果我們仔細思考,初代教會的使徒,例如彼得,保羅,是本地教會的工人還是國度性的工人呢?顯然是國度性的工人,他們順從聖靈的帶領,行走佈道建立教會,但他們的事奉並不被限制在某一間教會,而是事奉眾教會。

最近有一位姐妹從神領受了事工的呼召,她有些困惑,不知道自己是否要離開所事奉的教會,但她又很捨不得。我們在上文討論過,無論是本地教會還是事工機構,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,只是功能不同,使命不同而已。事實上,事工的呼召要比本地教會的呼召有更大的挑戰。啓示錄17:14,講到同羔羊爭戰的新婦的條件之一,就是“蒙召、被選、有忠心的,也必得勝”。(當然,無論你在本地教會還是事工事奉神,只要符合聖經對新婦的要求,就可以被稱為耶穌的新婦,具體內容請參考《羔羊的婚宴》一文)。耶穌在馬太福音22:1-14節講述了羔羊婚宴的比喻,耶穌的總結也是如此:“因為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。”蒙召的,是指信主,許多人蒙召信主成為神的兒子。但單單蒙召信主是不夠的,每個神的兒女必須要明白自己的命定(命定就是神在個人身上的旨意),就是神在創世以前命定我們在基督身體裡的使命,這個命定就是“被選”。

為甚麼選上的人少呢?第一,因為不是每一個信主的人都積極尋求、並明白神給他們的命定;第二,明白神的命定,並願意回應神“被選”這個特定呼召的基督徒,就更少了。第三,願意忠心與這個命定,忠心到底以至於死的就少之又少了,然而,這三個條件,是新婦的要求之一(聖經中基督的新婦還有其它的要求)。如果你的命定是在本地教會牧養群羊,那就忠心持守;如果是代禱的呼召,就當持守,以代禱為使命,其它的事奉排在後面;如果命定是國度性的事奉,就當以國度性事工為核心事奉,本地教會的事奉少參與或不參與。回應神的呼召與忠心持守總是要付代價的。因此,參加羔羊婚宴的人是少數,是被稱為新婦的才有資格參加(其他被邀請參加羔羊婚宴的人,請參考《羔羊的婚宴》一文)。所以,明白命定,回應命定,持守命定才如此重要,而且,如果我們能忠心於神給我們的命定,並且得勝,這將影響(或者決定)我們將來在永恆國度的職分和權柄,因為地上的事總是天上的影兒。

舉個例子,蒙召好比當兵,被選好比明白自己的兵種。當兵的兩個基本使命是:服從命令和擊殺敵人,這就好比基督徒的兩個使命:第一,愛神愛人彼此相愛的大誡命;第二個是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福音的大使命。但單單這兩項不足以使我們得冠冕,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兵種,就是命定,並且忠於這個命定。如果你是工程兵,主要的使命就是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,保證道路通暢,軍備流動。如果你修路的時候遇見敵人的探子或先鋒,仍然要抵抗殺敵,但你不能因為要抓探子,就放下搭建橋梁的工作,使物資運輸受阻,這是擅離職守,要受管教的。有些基督徒不明白自己的命定,就會發生一些有趣的“大發熱心”的現象。就好像一個工程兵,看見炮兵運送炮彈,就跑去幫助炮兵運炮彈;回來的路上,遇見偵察兵,又跑去幫助人家偵查敵情;之後,又遇見通訊兵,又跑去幫助他們修電纜,結果自己的本職使命—修路搭橋—沒有完成,受到處罰。不但如此,炮兵得奬賞的時候,沒有他的份;偵察兵立功的時候,也沒有他的份。許多基督徒也很熱心,探訪他參與,敬拜他參與,代禱他參與,宣教也參與,醫治釋放他也參與,幾乎參與所有的服事,但不知道自己的兵種,越事奉越迷茫。不少基督徒錯把傳福音和愛人當成自己的命定,這是不正確的觀念;無論你在神國的命定是甚麼,你都要傳福音,對付老我,操練愛人,看望病人,幫助貧窮的,安慰困苦的,這是大誡命和大使命,而不是對個人的命定。

本地教會的事奉和國度性的事奉,使命不同,挑戰也各有不同。國度性的事奉,挑戰是大的,因為第一:對聖靈的帶領要更敏銳。因為事工的性質通常是國際性的,常常到不同的地區和國家服事不同的群體,服事的對象不是固定的人群,更需要明白聖靈在這個時代的工作和恩膏,常常遇見措手不及的突發事件,或者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特殊事件,考驗同工的生命應對能力和對聖靈的依靠。本地教會的事奉,固定的事工比較多,主日聚會,週五查經,週三禱告等等,不是比較哪個高哪個低,而是性質不同,面對的挑戰也不同;第二,信心要更堅固。通常事工或機構不是靠固定的會友收取奉獻,所以需要更多的依靠神。大多數事工不是以牧養為主,而是補充或提升本地教會的機能,不容易與當地信徒建立穩定的關係,許多的付出不能立刻得著回報,也看不見立刻的果效,這也需要從神來的信心,和從神來的肯定才能忠心持守事工的呼召。特別是你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事奉,有同工對我說,做事工的,在外面是轟轟烈烈,回到家卻冷冷清清,甚至在本地維持最基本的奉獻都困難。第三,在事工中服事,面對的屬靈爭戰更猛烈;在事工中服事,每一次服事都是新的挑戰,因為地區不同,服事的對象也不同,每次的爭戰也都不同,常常面對不同區域的區域性邪靈。而且事工機構常常面對的是被社會遺棄和教會拒絕的群體,例如,服事孤兒,無家可歸的,自殺的,撒旦教的,精神病患的,吸毒的,被鬼附的等等。有一些事工機構開展的是聯合性的工作,或開創性的工作,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也不是在一般地方教會所遇見的。第四,後方還有後防更容易受威脅;需要家人的支持和代禱。但重點是,持守你在基督身體裡的命定,忠心到底才會得著基督的奬賞,就好像耶穌在馬太福音25講的比喻,不在於才幹的多少,不在於是前線打仗的還是看守兵器的,只要忠心持守,我們就必在永恆裡得奬賞。

(本文是回應一些弟兄姐妹提出的對本地教會事奉和事工事奉的疑問,作者沒有貶低一方,或高舉一方的意思,都是基督的肢體。如果有問題或討論,歡迎電郵我們事工)